慕阳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1月13日,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访华,与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进行了视频会晤,并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无锡共同主持了第二十二次中法战略对话,为2022年中法外交开了个好头,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中法战略对话机制启动于2001年,每年一次,由中国国务委员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牵头,开创了中国同其他大国进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先河。该机制直接服务于元首外交,并为各领域重大合作提供协调平台。2022年中法两国均有重大政治、外交议程,中国共产党将于下半年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冬季奥运会2月开幕,法国则将在4月迎来五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并在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据法国上次轮值已隔13年之久。在该重要节点,两国均有意就双边关系重大议题进行提前沟通,为中欧关系锚定方向,因此今年战略对话时间较往年更早,重要性也更为凸显。
在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的背景下,博纳的中国之行,再次彰显了法国开放务实的“中国观”。二战以来,法国以“力量平衡者”形象独立于世,戴高乐冲破冷战格局,率先承认新中国,开创了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希拉克旗帜鲜明反对伊拉克战争,平衡美国霸权,并亲手缔造了中法关系黄金十年。
马克龙2017年上台,在外交上继承戴高乐主义,对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提出“西方霸权正走向衰落”,认为中国崛起已改变世界,并将“塑造一代人的生活”,是法国和欧洲在国际舞台“绕不开的大国”,法国作为平衡的力量,要选择和中国对话而非对抗,引领塑造“二十一世纪欧中伙伴关系”。马克龙上任伊始即承诺每年至少访华一次,虽受制于疫情未能兑现,但与中方最高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两年内视频通话7次,参加中法德领导人视频通话两次。拜登入主白宫后抓紧拉拢欧洲盟友联手“制华”,马克龙多次在国际场合反驳此种冷战思维,强调中国是全球治理领域的重要九游会俱乐部的合作伙伴。
2022年将是中法、中欧合作的关键之年。一是政治领域。中法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促进国际和平安全有重要作用,主张加强战略互信,反对中欧对立和对抗。中国将继续支持法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法国也承诺在欧盟内继续坚持积极的对华政策。博纳在访问时强调,法国反对体育政治化,也将在涉台问题上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二是经贸领域。疫情以来,法国政府为加快复苏、改善就业,积极勾勒法国的未来发展蓝图,提出“法国振兴”“法国2030”等经济计划,推动经济创新性增长,强调在欧盟主席国任内,法国要加快欧盟经济绿色、数字转型战略。以上倡议与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多有契合。此轮战略对话中,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深化核能、航空、航天、农食、三方市场等各领域合作,探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合作。
三是多边领域。马克龙多次强调,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相近”,曾提出与中方进行“餐单式合作”,共撬“新型多边主义”。疫情以来,中法两国在全球抗疫、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非洲融资减债等方面加强协调。未来中法、中欧将继续在多边领域加强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然而,中法、中欧关系中也存在多重挑战。马克龙民意基本盘稳定,有望连任,但在疫情严重、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背景下,法国社会矛盾、党派斗争随之加剧,大选结果不确定性上升。默克尔离任后,德国内外政策稳定性下降明显,法德轴心默契度或减弱,能否继续共同发挥中欧关系稳定器作用仍需观察。
美拜登政府在反华议题上将持续发力,欧洲对美独立性仍有限,不排除在涉华议题上与美加强协调。此外,个别欧盟成员国及政客试图以挑战中国主权底线来谋取私利,造成中欧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敏感议题上摩擦不断,这将在一定时间内为中欧部分合作议程造成阻碍。
但总体来看,中法中欧共识多于分歧,合作机遇大于挑战。正如王岐山副主席所说,“和而不同”是欧盟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应成为中欧关系的指导原则。期待此次中法战略对话所展现的开放务实精神,能够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实现中法、中欧的共同繁荣。(责任编辑:乐水)